专家称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根子在文化不足
第一,因为“小康”本身就包含着文化的内容。《礼记·礼运》篇中提到的“小康”,“以笃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妇”,以及“以著其义,以考其信,著有过,刑(同”型“,以……为规则、模范)仁讲让,示民有常”等等,谈的全是道德、人际关系和人的心态。为什么不谈经济?因为古人早就懂得要过上平稳、和谐的生活,经济是基础,这是前提,也就不必谈了。到了今天,我们首先要解决口腹问题、穿的问题、住的问题、行的问题,即温饱问题,此后希望宽裕一些;等到生活安定、收入稳定了,人们要什么?要文化。因此,中央多次提出,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。作为决策者,比老百姓多看出了两步,因为文化建设和建大楼、修高速公路不一样,不是一朝一夕、三五年能见成效的,如果不及早思考、动手,当人民群众这种需求提出来的时候,我们会措手不及。所以中央强调,文化体制要改革,要解放文化生产力。
第二,党中央提出来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,和谐是人和人(包括个人和社会)、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,科学发展则不是ABC、123、α、β能够决定的。城乡是否统筹、如何统筹,不是技术问题,归根到底是文化问题。要和谐,一定是科学发展。不顾环境,造成二氧化碳排放过多,酸雨天天下,和谐不了;排放物有重污染,癌症、怪病频发,和谐不了。不管和谐发展还是科学发展,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观念,人的文化素养,而不是钢铁、水泥、光伏板。物质、经济永远是基础,只是基础。
第三,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,最根本的是文化。当然,要可持续发展,如果没有一定的生产力基础,没有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,也不能发展。但是,有了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也不见得就能够有序发展。历史上有过成功的例子,也有过失败的例子。成功的国家,如以色列。从公元一世纪犹太王国被灭掉,犹太人分散到欧洲各地,每到一个国家就建一个犹太社区,常受到歧视,在东欧、西欧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对犹太人的大屠杀,20世纪初还发生过一次。但是由于犹太人死死地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,无论漂泊到哪里都能顽强地生存。发展到今天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犹太人在掌握着世界的经济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,犹太民族的比例是最高的,马克思、爱因斯坦都是犹太人。而一旦1948年犹太“复国”之后,在加沙地区、巴勒斯坦地区生活的100万犹太人迅速增加到400万,现在超过600万。以色列土地虽小,耕地更少,水源掌握在黎巴嫩、叙利亚的手里,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,以色列现在是世界上一个科技的强国、经济的强国。这是成功的事例。失败的事例眼前就有。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决不是技术问题,不是监管问题,归根到底是文化问题,是无限制、无止境的贪欲。
更何况,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创新,靠的也是文化:超越前人的胆略、层出不穷的想象力、不怕失败的勇气,都不是技术而是人文修养。一个地区或国家在达到小康以后,要让它持续发展下去,文化这位主将就需要登场了。当然,文化建设是要花钱的,但这个钱应该花,值得花。它的意义,在某种意义上超过了建高楼大厦、高速公路。有些地方党委、政府的同志张口闭口都是项目、GDP、财政收入,这些都是对的,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中心,没这个一切都谈不到。但是,你哪怕捎带谈谈文化建设也可以。可惜没有。有的人甚至说这是中央的事。这说明文化问题没进入到常委会、没进入到书记的大脑里。要知道,和谐也好,可持续发展也好,人民群众和、乐的心态也好,在经济水平提高以后,是不会自动到来的,还需要我们的决策者通过具体的措施慢慢引导,提供条件,营造舆论。(许嘉璐 作者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)
商讯
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,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,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。东莞外来工群像:每天坐9小时 经常...66833
上一篇:荧屏盛宴再度来袭 31部海外优秀佳作集中亮相第27届上海电视节展
下一篇:大众日报:当侥幸之心遇上“零容忍”